如何自我調節疑病癥?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種病,這種病的特點是病人自己感覺病情很嚴重,非常痛苦,而各種檢查結果都很正常,醫生說他沒有病,但他仍然四處求醫,無法解脫。這就是心理上的一種疾病叫疑病癥。疑病癥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注,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事實上并不存在的疾病,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頻繁更換醫生尋求保證。常伴有抑郁和焦慮癥狀;颊叻磸蜋z查,奔波于各大醫院之間,往往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最初往往表現為過分關心自身健康和身體任何輕微變化,做出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伴有相應的疑病性不適,逐漸出現日趨系統化的疑病癥狀。疑病癥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礙,甚至是具體的疾病。癥狀以骨骼肌肉和胃腸系統多見;就部位而言、以頭、頸、腹部居多。例如,王女士一年來懷疑自己得了胃癌,反復檢查沒有陽性結果,但仍然不放心,依舊奔波于各大醫院,自己非常痛苦不說,家人也非常不理解她這種行為。全家人都不開心,后經人介紹到心理科進行了診治,癥狀得到了改善。
這種疑病性煩惱是指對身體健康或所懷疑疾病本身的糾纏,而不是指對疾病的后果或繼發性社會效應的苦惱;颊咭仓罒⿶缹】挡焕,苦于無法解脫、不能自拔。四處求醫、陳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或保證。造成患者非常痛苦,家人也無法理解患者的表現。
以下介紹疑病癥的心理調適方法:
首先改變認識。讓患者逐漸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質,改變其錯誤的觀念,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使患者對自己的身體情況與健康狀態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評估,逐漸建立對軀體不適的合理性解釋。醫生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給予解釋和保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保證應在適當的時機給予,不能在各項檢查之前和患者未能適當訴述他們的苦惱之前就輕易做出。有時家人無法理解患者的癥狀表現,認為是在裝病。因此,家人對疑病癥的了解也非常重要,這樣才能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支持,幫助患者走出痛苦的深淵。
第二、完善自己的個性。 疑病癥患者常常具有敏感多疑、自卑悲觀、過于謹慎小心等性格特點。任何事情都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對自己沒有自信,總是往壞處想,這是形成疑病癥的重要原因。所以,疑病癥患者要完善自己的性格,心胸寬闊。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強生活的信心,多和朋友進行交流,培養幽默感,克服悲觀情緒和不良心理。
第三、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培養患者的興趣,改變環境和生活方式,設法轉移自己的注意。比如熱衷于一項業余愛好活動,或者參與到其他同齡人的集體活動中去,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又能讓人精神振奮,進而淡忘自己的不適癥狀。
第四、積極的自我暗示。 疑病癥患者普遍容易接受暗示,因此堅持每天給自己施加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感覺今天精神很好,很健康”,“我沒有病,我是健康人”等,對緩解疑病情緒有很好效果。
第五、進行專業咨詢,服用適當的藥物治療。 如抗抑郁藥,抗焦慮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