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疑病癥有什么特點
疑病癥是一類表現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態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經常訴說身體不適,但與實際健康狀況并不符合的精神疾病狀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 疑病癥的發病與病人的性格基礎有關 這種人往往過分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對健康的要求較高,信守養生之道,過分注意來自內臟及身體的各種感覺,十分關注自己的臉色、舌苔、脈搏、體重、大小便等,對身體的不適,常常有過分夸大的描述。
2. 疑病癥常受文化背景的影響 因而常帶有患者所在社會的文化色彩。如:我國傳統觀念認為手淫遺精會造成“腎虧”,使得有手淫遺精的年輕人常常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情緒低落、軀體不適,最終造成疑病癥。
3. 臨床癥狀復雜 會出現全身各器官的不適癥狀,而相關的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常無異常。有時即使檢查出某項指標有輕微異常,也不能解釋其所謂的“病痛”,但這“輕微異常的某檢查指標”往往會成為患者堅信自己有某病的“有力的證據”。
4. 反復求醫 該類病人為了查出病因,常頻繁地更換醫院和專家進行檢查,多到大型綜合性醫院的內外專科就診,為了查出病因常不惜一切代價,反復要求檢查,尤其是一些高科技昂貴的檢查,甚至會堅持探查性手術,過度檢查往往造成社會醫療資源的浪費,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這類病人很少到心理疾病科就診,否認自己有心理疾病,特別反感“心理疾病”的稱呼,往往由此而引發醫患糾紛。
5. 病人常處于“害怕患病,而堅信自己有病”的矛盾狀態中 這類患者對許多疾病的表現關注有加,他們的腦子里充滿了患有這些疾病嚴重時痛苦的感覺,因此從內心里非常害怕患有這些疾病,而一旦稍有軀體不適,他們馬上就會將這不適與某某疾病“對號入座”為之反復就醫檢查,以求證實。
6. 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病程遷延不愈 有調查顯示,82%的患者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不滿意,由于該類病人敏感多疑,非常關注藥物說明書,對藥物引起的副反應特別地介意,顧慮重重,因此對醫囑依從性差,療效欠佳,治療上應盡量少用藥,以免給病人進一步的不良暗示:“沒有病的話,干嘛還給我用藥”。主要是心理治療,消除病人對健康和疾病的錯誤認識,糾正不良的適應行為,來達到消除病癥的目的。
7. 發病前常有一定的精神刺激因素存在 或因親朋好友患重病甚至死亡常心有余悸,或為工作、人際關系而煩惱;特別要指出的是不少疑病癥是醫源性的,或因醫生的言語不慎、錯誤的診斷治療、不必要的反復檢查、長期未確診等而造成不良暗示都可能是造成疑病癥的誘發因素。造成醫源性影響容易,而要消除它卻十分困難。
總之,疑病癥是一種“一疑生百病”的“心病”,一種沒有“軀體疾病“的“心理疾病”。